公司概况GROUP OVERVIEW
物以“硒”为贵——宝贵的富硒土地资源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6-30 点击量:
早期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有毒元素,直至1957年,德国生物化学专家施瓦茨和弗尔茨首次证明硒是动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1973年,美国学者发现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必要活性成分。同年,硒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人类和动物生命活动的必需微量元素。1988年10月,中国营养学会将硒列为15 种每日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那么,硒与我们的人体健康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山霭茫茫望转迷 恩施大峡谷景区 / 供
在最新推广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成人膳食中硒元素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60微克,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每天400微克。硒的过量摄入会导致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头皮发痒,重者兼有神经损伤和脱发脱甲。湖北恩施地区于1961—1964年暴发流行“脱甲风”,调查病因时发现了我国第一个高硒地区,至今仍为地方性硒中毒疾病发生的高风险区。有相似情况的地区还有陕西紫阳。但总膳食结构调查显示,我国有7亿人处于缺硒的风险中,人均硒的摄入量平均值每天只有26~32微克,远不及平均需求量。我国补硒的健康养生之路势在必行。
其二是人为来源。灌溉、施肥等各项农业活动和化石燃烧、冶炼等工业活动也增加了土壤中的硒含量。研究表明,以磷酸盐岩为原材料的磷肥中含有较高含量的硒,长期施用磷肥能够增加包气带中总硒和有效硒的含量;灌溉促进含硒矿物的溶解,同时,高硒水中的硒通过灌溉的淋滤作用渗入土壤。
硒在自然界的循环
土壤中的硒有多种形态,只有硒酸盐、亚硒酸盐及部分有机态硒化物可通过作物根部被吸收,因此,作物中硒的含量水平不仅与土壤中的全硒含量有关,更取决于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而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与土壤黏土含量、矿物含量、酸碱条件、氧化还原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作物吸收土壤硒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基于此,除了《富硒稻谷GB/T 22499—2009》《富硒农产品GH/T 1135—2017》《富硒茶NY/T 600—2002》等国家级标准及行业标准外,多省(自治区)如湖北、陕西、浙江、广西、安徽等也因地制宜地出台了富硒作物或富硒农产品的标准规范,以保证富硒产品名副其实。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曾在1976年总结并提出我国存在一条自东北向西南的低硒带,覆盖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山东、甘肃、四川、云南和浙江等多个省(区、市)。学者们绘制了能综合反映我国土壤硒、粮食硒和人发硒的生态景观类型图,进一步证实了我国低硒带的地理分布。
目前,除湖北恩施、陕西紫阳这两个最早发现的高硒地区外,我国在青海海东、江西丰城及赣州、安徽琴溪、重庆城巴、河南信阳、黑龙江宝清县等多个地区调查,发现了富硒及潜在富硒区,打破了传统上“低硒带”地区一定缺硒的认识,并因地制宜地成功开发出多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富硒农产品,如:山东的富硒梨、富硒苹果;黑龙江的富硒大米、富硒木耳;湖北恩施的富硒茶,等等。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目标土地地球化学调查,新发现6869万亩绿色富硒耕地,并圈定绿色富硒土地资源1084万亩,指导建立了7个富硒农业科技示范园,支撑调整800万亩的富硒农产品种植,为当地增收脱贫带来了机遇和希望。
恩施玉露 恩施大峡谷景区 / 供